-
云南:以航空物流建设激活发展新动能
2023年,云南省政协联合省交通运输厅等单位召开重点提案办理面商会,围绕民革云南省委会提出的《关于抓住“新基建”机遇,加快推进航空物流网络建设的建议》提案展开协商,旨在通过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优化航空物流发展环境,为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一)战略定位:锚定辐射中心建设目标 云南省立足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战略定位,将航空物流网络建设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该提案指出,需依托省内重点机场枢纽,强化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航空货运通道建设,推动形成“干支结合、客货并举”的航空物流格局,为跨境贸易和产业发展提供高效物流保障。 (二)基础设施:完善航空物流枢纽功能 省交通运输厅在提案办理中表示,正加快推进重点机场改扩建工程,优化航线网络布局,提升枢纽集散能力。通过加密至国内主要城市的货运航线,拓展至南亚东南亚重点城市的全货机航线,逐步构建起覆盖国内、辐射周边的航空物流通道,增强对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服务能力。 (三)产业协同:构建融合发展生态体系 面商会明确,将推动航空物流与制造业、现代农业、跨境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打造航空物流产业园区,吸引物流集成商、跨境电商平台等市场主体入驻,形成“通道+产业+贸易”的联动发展模式。同时,探索“航空+陆运+水运”多式联运体系,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四)政策保障:强化顶层设计与要素支持 云南省正研究出台支持航空物流发展的专项政策,包括优化审批流程、加大财政支持、完善用地保障等措施。相关部门将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调机制,定期会商解决航空物流发展中的难点问题,为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 (五)开放合作:提升国际物流服务能级 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云南省正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航空物流合作,探索建立跨境航空物流联盟,推动通关便利化和标准对接。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物流龙头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航空物流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助力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云南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抓手,航空物流网络建设正通过多方协同、政策引导和开放合作,逐步形成“通道畅通、枢纽高效、服务优质、产业协同”的发展新格局,为全省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提供坚实的航空物流支撑。 (注:本文相关政策举措参考云南省交通运输厅官网公开信息及云南省政协相关提案办理通报,具体内容以官方发布为准。)
2025-06-26
-
昆明文创产业蓄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年,昆明市召开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大会,明确将招商引资作为重要抓手,通过优化产业生态、强化平台支撑、深化区域协同等举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助力建设西部民族文化创意之都、中国文创名城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文创产业新高地。 (一)政策引领构建产业生态体系 近年来,昆明市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从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等措施,为文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建立健全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定期发布产业发展报告,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创项目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聚平台 昆明市重点推进核心区域文创园区建设,打造集创意设计、研发生产、展示交易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平台。通过整合现有资源,盘活闲置空间,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创园区,涵盖数字内容、民族工艺、影视动漫等多个领域。这些园区通过提供共享办公、技术支持、市场对接等服务,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三)文化资源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昆明立足多民族文化交融优势,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资源。通过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文旅融合项目,促进文化体验与旅游消费深度融合。同时,支持文创企业与传统工艺传承人合作,推动民族民间工艺的创新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四)开放合作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依托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昆明市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通过举办跨境文化创意展会、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文创节等活动,推动文创产品“走出去”。同时,积极吸引外资参与文创项目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区域性文创产品交易中心和合作平台,提升产业国际影响力。 (五)人才培育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昆明市深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文创人才培养基地,开设创意设计、数字媒体等相关专业定向培养人才。同时,通过举办创意设计大赛、文创沙龙等活动,激发本地人才创新活力,并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高端文创人才和团队落户。此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为文创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昆明市正以系统性举措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政策、平台、资源、开放、人才多维度发力,逐步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06-26
-
【2022年云南招商】天津航空航天产业集聚:打造高端制造新增长极
天津航空航天产业集聚:打造高端制造新增长极 战略定位与产业格局 天津锚定 “制造业立市” 战略,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目前已形成飞机、直升机、无人机、运载火箭、卫星及超大型航天器 5 条子链协同发展的格局,聚集了空客、中国直升机科研院、航天科技集团等龙头企业,成为国内航空航天产业重要基地。 龙头项目与产业链协同 空客 A320 总装线 作为空客在欧洲以外的首个总装线,天津空客 A320 项目累计交付飞机超 600 架,带动形成涵盖航空制造、维修、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吸引全球 200 余家配套企业落户天津港保税区。 直升机产业集群 中国直升机科研院(602 所)落户天津,建成亚洲最大的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自主研制的直 - 15、直 - 20 等型号直升机实现批量生产,2021 年直升机产业产值超 200 亿元。 商业航天突破 航天科技集团在津建设商业火箭生产基地,成功发射 “谷神星一号” 等固体运载火箭,2021 年商业航天订单额超 50 亿元,带动卫星通信、遥感应用等下游产业发展。 创新平台与政策支持 天津设立 10 亿元航空航天产业基金,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5 个、院士工作站 3 个,在航空电子、复合材料等领域取得专利突破 200 余项。2021 年,天津航空航天产业规模达 800 亿元,预计 2025 年突破 1500 亿元,成为继汽车、电子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2022-05-26
-
【2022年云南招商】云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领跑 结构优化
云南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领跑 结构优化 产业规模与增长态势 2022 年一季度,云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 599.69 亿元,同比增长 35.5%,增速较 2021 年提高 12.7 个百分点,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占比 66.5%,数字技术应用业占比 25.5%,成为产业增长的双引擎。 重点领域与创新突破 数字产品制造业 依托昆明、曲靖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聚集闻泰科技、京东方等企业,2021 年智能手机产量超 5000 万台,占西南地区产量的 60%。曲靖 “硅光伏” 产业集群形成 “多晶硅 — 硅片 — 电池片 — 组件” 全链条,2022 年一季度产值同比增长 80%。 数字技术应用业 昆明呈贡信息产业园区引入华为、腾讯等企业,建设 “中国 — 东盟信息港”,2021 年大数据产业规模达 150 亿元。全省建成 5G 基站超 5 万个,实现县城以上城区全覆盖,带动远程医疗、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落地。 政策支撑与未来展望 云南省出台《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设立 50 亿元数字经济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平台建设。目标到 2025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 3000 亿元,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022-05-26
-
【2022年云南招商】云南能源工业投资:绿色转型 动能澎湃
云南能源工业投资:绿色转型 动能澎湃 投资增长与产业升级 2022 年 1-4 月,云南省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83.3%,增速居全省首位,凸显绿色能源发展强劲势头。全省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 7.2%,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至 40%,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水电与新能源布局 水电基地建设 金沙江下游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全省水电装机容量达 9700 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一。2021 年,西电东送电量超 2000 亿千瓦时,为广东、广西等地区提供清洁电力支持。 新能源跨越式发展 大力推进 “风光水储” 一体化项目,2022 年新增风电、光伏装机各 500 万千瓦,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 2000 万千瓦。曲靖、玉溪等地建设 “光伏 + 农业” 复合项目,实现发电与农业种植协同发展。 绿色铝与硅产业集群 依托丰富水电资源,云南建成全球最大绿色铝生产基地,电解铝产能达 530 万吨,全部采用水电冶炼,碳排放量较行业平均水平低 80%。硅产业形成 “工业硅 — 多晶硅 — 单晶硅” 链条,2021 年单晶硅产量占全国比重超 50%,成为全球光伏产业重要基地。
2022-05-26
-
【2022年云南招商】云南千亿云茶产业再升级:从 “一叶茶” 到 “全链香”
云南千亿云茶产业再升级:从 “一叶茶” 到 “全链香” 产业规模与发展态势 云南作为中国茶叶大省,2020 年实现 “千亿云茶产业” 目标,2021 年综合产值达 1071.1 亿元,同比增长 6.9%。普洱茶作为核心品类,线上销售连续 3 年增长,2021 年成交额 42.64 亿元,占全国普洱茶线上交易额的 35%,形成 “线下体验 + 线上销售” 的新零售模式。 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 绿色有机认证 全省建成有机茶园认证面积超 200 万亩,占全国有机茶认证面积的 40%。勐海、临沧等主产区推行 “茶园可视化溯源” 系统,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看茶叶种植、加工全流程,提升产品信任度。 区域品牌打造 “普洱茶”“滇红” 等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超 500 亿元,2021 年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 中,普洱茶连续 12 年位居榜首。通过举办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茶马古道文化节等活动,提升云茶国际影响力。 产业延伸与融合发展 云南积极推动茶产业与旅游、康养等业态融合,建设茶旅融合示范项目 30 个,如普洱太阳河茶博园、西双版纳古茶山寨等,年接待游客超 1000 万人次。同时,开发茶多酚、茶氨酸等深加工产品,2021 年茶制品工业产值达 280 亿元,占云茶产业比重提升至 26%。
2022-05-26
-
【2022年云南招商】云南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打通 “最后一公里” 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打通 “最后一公里” 助力乡村振兴 政策目标与体系构建 云南省印发《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形成 “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 的寄递物流网络。通过整合邮政、快递、供销等资源,建设县级寄递公共配送中心 129 个、乡镇服务站 1400 个、村级服务点 2.1 万个,实现农村寄递服务全覆盖。 基础设施与模式创新 县乡村三级网络 昆明、曲靖等地试点 “交邮融合” 模式,利用农村客运班车代运邮件快件,降低末端配送成本 30% 以上。2021 年,全省农村地区快递业务量达 12 亿件,同比增长 45%,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效率显著提升。 冷链物流补短板 在果蔬主产区建设冷链仓储中心 50 个,配置冷藏车 2000 辆,实现鲜花、野生菌等生鲜农产品 48 小时直达全国主要城市。2021 年,全省冷链物流产值达 200 亿元,带动农民增收超 50 亿元。 产业联动与增收效应 通过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云南鲜花、茶叶、坚果等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年均增长 30% 以上。2021 年,全省农村电商交易额达 800 亿元,其中拼多多 “云南农货节” 带动 10 万农户增收,日均发货量超 50 万单。
2022-05-26
-
【2022年云南招商】云南交通投资:719 亿绘就立体交通网
云南交通投资:719 亿绘就立体交通网 一、高速公路:县域路网的加密升级 2022 年一季度,云南完成综合交通投资 719 亿元,其中县域高速公路 “能通全通” 工程加速推进: 新楚大高速:楚雄至大理段通车,缩短车程 1 小时,带动沿线旅游收入增长 15%; 景洪至勐海高速:打通中老边境通道,跨境物流成本降低 20%,年货运量预计增加 50 万吨; 大亮山隧道:云临高速控制性工程,全长 20.4 公里,采用 TBM + 钻爆法组合施工,单日最高掘进 35 米,预计 2023 年贯通后,临沧至昆明车程缩短 2.5 小时。 二、铁路项目:区域连通的历史性突破 弥勒至蒙自高铁:接入南昆高铁,滇东南地区首次融入全国高铁网,昆明至蒙自时间缩至 1.5 小时; 丽香铁路:建设进度达 85%,预计 2023 年通车后,丽江至香格里拉实现动车直达,旅游旺季运力提升 3 倍; 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隧道全部贯通,中缅国际通道关键节点打通,预计 2025 年全线通车,昆明至瑞丽时间缩至 6 小时。 三、综合效益:交通先行与产业联动 物流成本:县域高速通车后,农产品运输时效提升 40%,生鲜损耗率从 25% 降至 15%,2022 年一季度冷链物流产值增长 28%; 旅游经济:高铁开通带动沿线景区客流量增长 50%,普者黑景区一季度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旅游收入破 8 亿元; 边疆发展:沿边公路升级后,口岸通关效率提升 30%,磨憨口岸一季度进出口额增长 45%,跨境电商业务量增长 120%。 四、未来规划:“一带一路” 的枢纽重构 云南计划 “十四五” 期间交通投资超 1.5 万亿元,重点建设中老铁路经济带、沿边高速公路等,目标 2025 年实现县县通高速、州市通高铁,跨境物流成本再降 10%,成为连接 “一带一路” 的西部枢纽。
2022-05-24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